宝塔湾位于泰兴城西五里处,因此处有一座法轮塔而得名。旧时曾名葫芦湾,亦称金瓶湾。
清顺治中,邑人宝莲抛妻别子,捐献房产,皈归三宝,在成延珍等善信资助下,于葫芦湾“庇材鸠工”,建“宝莲庵”,并“募旃檀香成菩萨像”。
清康熙二年,邑人季式祖在宝莲庵旁筹建法轮塔。塔高七层,内形正方,外形八角,十余里外可见。后因故停建,“未成一篑”,法轮塔自建成之日起即无塔顶。
宝塔无顶,留下了众多传说。康熙十二年泰兴知县李蜚英希望“有志竟成”,早日修好塔顶,并说“余将拭目俟之矣。” 遗憾的是,在以后的三百余年间,泰兴人民修塔的愿望一直未能如愿。
改革开放以来,国家欣逢盛世。1994年,泰兴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,邀请古建筑专家戚德耀先生重新设计,建成后的法轮塔仍为砖木结构,高40米,上下五层。千年庆云禅寺的重建工作有序进行。不久,宝塔湾这一佛教文化圣地,将成为泰兴大地上的又一道靓丽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