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民国朱东润篆书四条屏(缺一)

1998年徐培均哭东润师调寄雨霖铃行书立轴

民国朱东润临金文毛公鼎六条屏(缺两条)

1952年朱东润行书横批
清张謇赠朱东润母亲寿字书法中堂

民国陈柱书赠朱东润故居金文对联
朱东润(1896-1988),原名世溱,后以字行,江苏泰兴人,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著名专家、文艺批评家、文学史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,复旦大学中文系原系主任。朱东润教授不仅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主要奠基者之一,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。在教学、著述之余,雅好翰墨,毕生临池不辍,早年即驰名书坛,是一位功力深厚,卓尔不群,风格独特的书法家。他的书法根植于秦篆汉隶,而又各体兼擅,落笔古雅,有自然高妙之致;朴茂雄浑,具有苍劲奇崛之姿。1961年秋,沈尹默倡建上海市书法研究会,朱东润即为该社七理事之一。
馆藏朱东润教授的行书横幅:《录旧作三首》,尺幅虽不大,却相当精彩,秀润中又带几分古拙,气韵生动流畅,一贯到底,称得上佳构。且所书内容乃自作七绝三首,其历史背景为:抗日战争期间,离妻别子,由上海经香港,绕道越南,经昆明、贵阳、重庆,抵达乐山,历尽艰辛,行程万里,准时至武汉大学报到任教。思念万里之遥,独居泰兴的妻子而所赋之诗:“几上诸山入乱云,天长陌远解思君。冰弦呜咽银筝急,一曲清商不忍闻。六载辛酸对蜀山,每凭芳简破愁颜。当年错比艾千子,振策遥看匹马还。青山不断万流东,纵辔长驱所自雄。寄语莫须添惆怅,一年容易又春风”。款曰:录旧作三首,壬辰正月东润。绵绵相思之情跃然字里行间,切切真情之意读来使人潸然泪下。然而不忘宽慰爱妻,“寄语莫须添惆怅,一年容易又春风”,日本侵略者终将以失败告终,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必然胜利,阴霾即将消散,春天指日可待,充满了乐观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