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泰兴名人 > 政坛俊彦 浏览正文
顶天立地 刚正不阿 ――十大谏臣铁骨铮铮

泰兴民风淳朴,辨曲直,敢直言。泰兴人的这一品德,在泰兴谏臣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,其不畏权势,不以利趋,犯颜直谏,弹劾奸佞的故事不胜枚举,流传千古。

 

(1) “张氏三凤”耿介御史张羽

 

张羽(1467—1536),字凤举,号东田。泰兴县城人。明弘治九年进士。张羽历任淳安知县、宁海知县、江西道监察御史、邵武知府、河南按察史等职,后任河南左布政使,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,从二品衔。

张羽在御史任内 “晋内台,伸威提法,风裁徵明,不为利疚,不以势诎”、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。

武宗正德初年,宦官刘瑾专权。张羽不畏权势,仗义执言,弹劾刘瑾罪状,称刘瑾“为国家天下之大蠹”。他说:“身为王臣,复有言责,仰惭国家养士之恩,卒无裨益。” 为此,刘瑾一党将他打入锦衣卫狱。云南旧有银矿,太监私自开采,久为民害,张羽时任云南巡按,上书朝廷,停止私人开采。云南安宁州是权倾一时的杨一清的家乡,杨的儿子倚势犯法,“怙势殃民”,张羽照样 “挞而置之于法”。

张羽辞官归乡后,家无长物,县官知其贫,为买负郭田二顷,固却不受,戒家人毋与乡人争利。乡人赞道:“居官则秉道嫉邪,居家则杜门养重。”

史书评价:“正直立于朝,清介名海内” ,“直亮高洁,世鲜其俦。”

张羽著有《东田遗稿》二卷,是泰兴唯一入选《四库全书》的文集。

 

(2)“张氏三凤”挂印知府张翀

 

张翀(1469—1526),字鹏举,张羽二弟。泰兴县城人。明弘治十八年进士。历任江西高县知县、福建道监察御史、江西广信府知府。

张翀入仕后敬德修业,立德立行。正德初年,张翀任江西上高县知县。任内,张翀治政“严明”,“卓有贤声”,“案无留牍,狱无滞囚,士民怀仰,称为良吏”。正德七年,任福建道监察御史,“风裁自持,弹劾无避,置考五品以下京职,一一得其实而服其心。” 嘉靖二年,升任江西广信府知府,广信地方在京城做大官的很多,这些京官的家属在地方上仗势欺人,鱼肉百姓,老百姓怨声载道。张翀到任后打击豪强,“小民见怀而巨室不悦”,土豪劣绅蓄意要扳倒张翀,但张翀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,他们只得在京城托人找关系,想把张翀调走。张翀愤而辞职,“毅然来归”。

 

(3)“张氏三凤”铁骨诤臣张羽惠 

 

张羽惠(1478—1555),字鹄举,号南溪,张羽八弟,泰兴县城人。明正德九年进士。官至河南布政使,与张羽、张翀号称“张氏三凤”。

张羽惠从小就确立了做一个敢说敢为、敢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正臣、良臣的志向。综观张羽惠为官的三十余年,在大是大非面前,他敢于“直谏”、“死谏”,“铁肩担道义,棘手著文章”。

张羽惠曾因为直谏,两次受杖刑。谏阻武宗南巡,受杖刑几死。嘉靖初,升为礼部郎中,因议大礼之争再受杖刑。

张羽惠著有《南溪奏议》2卷、《南溪遗稿》2卷。

 

(4)建文忠臣茅誧

 

茅誧(1349—1402),字大方,泰兴县城人。少负奇节,明洪武三年,被地方举荐到朝廷,授泰兴訓导,后升淮南学官。任满进京,被提升为秦王府长史。

茅誧为秦王府长史时,明太祖曾用董仲舒辅佐江都王的典故勉励他。茅誧万分感激,到任后直言进谏,尽心辅政,未满一年,陕西被治理得井井有序。为显扬皇上训示,明其心志,茅誧在自家堂上挂上“希董堂”的匾额。侍讲学士方孝孺向与茅誧友善,意气相许,特地为其撰写《希董堂记》,

建文元年,茅誧升任右副都御史兼吏部右侍郎。此间,明王朝发生了 “靖难之役”。作为朝臣,茅誧和方孝儒等都是坚定地站在建文帝一边。他们认为只有竭尽全力,积极抵抗,才能平息诸藩王的变乱,维护王朝的政权,进一步推进仁慈的文官统治。茅誧寄诗给镇守淮安的驸马都尉梅殷,勉励他矢志不渝,效忠朝廷,死守淮安,不让靖难军南下。诗意悲壮激烈,闻者为之动容。

朱棣夺取帝位后,屠杀 “靖难”之役中忠于建文帝的朝臣,茅誧亦在其列。面对朱棣的淫威,茅誧大义凛然,毫无惧色,慷慨赴死。

 

(5)风节名臣李植

 

李植(生卒年不详),字汝培,泰兴人。明万历五年进士,改庶吉士。

在翰林院期间,李植以天下为己任,心怀报效朝廷的愿望,每日认真研究国家典章制度,探讨治国大计。三年后被授为御史。当时太监冯保恃势揽权,李植上疏,揭发冯保十二大罪状。神宗震怒,下令逮捕冯保,李植也因此为神宗所信任。

李植一生敢于建言,治奸惩恶,尽职尽忠,与宦官权贵斗争,不阿附权势,表现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高风亮节。《明史》载:“李植、江东之诸人风节自许,矫首抗俗,意气横厉,抵排群枉,不违乎正,而质之矜而不争、群而不党之义,不能无疚心焉。”

万历二十六年,李植任右副都御史。驻辽统帅李成梁骄贵一时,子孙僮仆中持斧钺、领方镇、备宿卫的十多人,李植上疏弹劾其部下侵牟军实;监税太监高淮是个贪暴之徒,在辽东征税残暴不法,李植向朝廷送了奏本,纠正了高的不法行径。

李植著有《逋园诗集》、《言事记略》5卷。

 

(6)军中纪功何棐 

 

何棐(1464—1541),字辅之,号笃斋,泰兴黄桥镇人。明弘治十五年进士。初任福建浦城县令。正德二年经考绩,调任都察院陕西道监察御史。

何棐入京之时,正值宦官刘瑾等“八虎”猖獗之日。刘瑾依仗武宗的宠幸,把持朝政,打击异己,横行京城,不可一世。一日,何棐路遇刘瑾,刘瑾想拉拢他,夸他气宇不凡,将来必成大器,表示愿向都察院推荐,委以重任。事后,刘瑾的部下又暗示何棐去刘府拜谒。何棐生性刚直,婉拒说,国家以贤能选拔人才,我不敢求取。何棐任职期间,公正办事,监督粮储、江税,没有丝毫弊病,刘瑾也无法加害于他。

正德五年,何棐奉命整顿湖广军队。在此期间,他考核审查详细谨慎,军纪遂振肃。

正德六年,鄢本恕、兰廷瑞杀害方面大臣,僭号称王。皇上命刑部尚书洪锺为元帅,统兵讨伐。洪锺推荐何棐改任军中纪功(督军)。何棐到任后,秉公办事,大凡权贵显要所托所请,一概不加理会。八年,兰、鄢等逃至四川。洪锺任期已满,皇上命左都御史彭泽代之。何棐任期亦满,彭泽因何棐威令为兵将所重,仍奏留纪功。凡用兵方略,多所咨议。未几,兰、鄢等被捕,斩于襄阳,皇上赐何棐白金、绫丝,并于何棐宅第巷口敕建四牌坊以示嘉奖。不久,何棐升任广西按察司副使。尚未到任,重议军功,又提升为南京太仆寺少卿。

何棐之孙何镤曾将其有关西征的序、记、赠、咏、信札汇集成《绣斧西征录》刊行于世,该书目收录于1996年版《四库大辞典》。

 

(7)勇斗宦官张京诏 

 

张京诏(生卒年不详),字明德,泰兴县城人。明万历四十年举人,时年十六岁。初任宁国县训导,后升迁湖广均州知府。

均州境内武当山有一个宦官,在地方上横征暴敛,弄得民不聊生。宦官的胡作非为,激怒了年轻气盛的张京诏,他不顾自己的前途,勇敢地站出来与宦官作斗争,幕僚劝他不要碰这个烫手山芋,他置之不理,三番五次出面阻止宦官恶行。谁知这个宦官后台很硬,张京诏根本撼不动他。一怒之下,张京诏放弃了大好前程,辞官而归。

 

(8)第一谏臣季开生

      

季开生(1627—1659),字天中,号冠月,泰兴县城人。清顺治六年进士。历任礼科给事中、兵科给事中。

季开生敦友谊,重意气,但一旦与其谈及关系到国计民瘼的大事,则慷慨激昂,目眦尽裂,并敢于直言上疏,为民请命。他先后给朝廷写过《军政考选成例疏》、《谨陈攻守六要疏》、《谨陈民情疏》等重要奏疏,是一位恪尽职守、无私无畏的言官。

顺治十二年秋,乾清宫建成,宫廷派内监往江南采购陈设器皿,京城传闻到扬州选购美女。季开生上疏极力谏阻,说:朝廷到扬州选购美女,百姓无知,惊骇异常,必将有嫁娶非时、骨肉拆离的惨状,乞请立即收回成命。顺治下诏斥其肆意诬蔑,投入刑部大狱,施以杖刑,流放尚阳堡。五年后,季在流放之所被光棍殴死,时年三十二岁。清初江南“三布衣”之一的姜宸英誉其为“清朝第一谏臣”。

 

(9)正直朴诚王令树 

 

王令树(1651—1720),字树人,别字桐孙,泰兴县城人。清康熙十八年进士,历官富顺知县、礼部主事、员外郎、刑部郎中、山西道监察御史。

康熙四十五年会试时,王令树奉命监卷。按规定监卷是两名御史,满汉各一,汉人御史是王令树,满人御史是色克图。

王令树和色克图的职责是考前、考后管理试卷,考试时负责考场周围的巡视检查,但不准进入考场,考场另有皇帝钦命的“监试”负责。考试结束后,有人向皇帝反映,色克图曾于考试期间私自进入考场,康熙震怒,斥责主司不负责任,并将此事交刑部严查。一时间,参加主持考试的官员人人自危,但王令树却“坦白自信”, “敢于说正直的话”,两次上书康熙,说明情况,使色克图免于处分。康熙感其朴诚给予褒奖,在太和殿赐书“池花春映日,窗竹夜鸣秋”。后来,王令树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《映日堂集》。

 

(10)风骨万金陈启文

 

陈启文(生卒年不详),字焕周,号虹江,泰兴县城人。清乾隆五十四年选贡,廷试第一,授工部七品官。

在工部任内,一件公事涉及工、户两部,户部咨文,并未答允。时总理户部者为和坤,盛势正炙,无人敢与抗争。陈启文只身到户部大堂请求重办,和坤十分惊讶,称赞道:别部一个七品小官,敢与我抗争,此人风骨不凡!立即更改前议,重新审理。

乾隆六十年,陈启文顺天乡试中举,升主事,历任员外郎、郎中。在部任职20年间,每遇悖理之事,敢于在上司面前据理力争,直至应允照办才罢。有人对陈启文说:“他日工作,你不要多言,只请停止争论三、五日,万金立等可致。现暂以白金二千,黄金百两为阁下祝寿。”陈启文辞谢说:“食其利而逃其责,可谓巧矣,造物恶巧,吾不为也。”

任甘肃西宁道员,会审东科尔寺案时,陈启文得知贵德厅同知隐匿盗窃案,臬司营私舞弊帮助隐瞒,遂揭发而得罪总督,最后以“唆使钦使,擅用驿传”罪名,谪戍至乌鲁木齐,道光元年(1821年)赦归。

陈启文居家十余年,对家乡利弊仍多所建言,立论肯切,风采卓然。曾以沙涨芦田入官之事,呈书当道,为民请命。著有《退斋賸藁》3卷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Copyright(c) 2014 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:泰兴市府前街 电话:0523-87612769 苏ICP备15023089号-1

最佳使用效果:1024*768分辨率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复制、转载